種植再生稻,頭茬收割優質飼料,二茬收稻谷,每畝地綜合效益提高1000多元
自2013年引進再生稻以來,信陽的農民對種植再生稻熱情一年比一年高。信陽市農科院副院長、河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信陽試驗站站長劉祥臣告訴記者,今年信陽地區種植再生稻的面積將超過47萬畝,比去年多了15萬畝。他說:“原來的規劃是到2025年推廣到50萬畝,但農民對再生稻的熱情高漲,這一目標將提前實現?!?/p>
光山縣北向店鄉李樓村農民李尚富是個養牛、養羊的專業戶,流轉了2000畝地種苜蓿草,給牛羊當飼料。去年他嘗試種植再生稻,頭茬一畝地能收割3000公斤優質飼料,二茬收稻谷,每畝能收約500斤,每畝地綜合效益提高了1000多元。
李尚富嘗到了甜頭。今年除了自己的2000畝地都種再生稻外,還與附近農民簽了訂單,推廣種植再生稻1萬畝。他說:“今年4月中旬就該插秧了,目前要盡快訂購需要的秧苗?!?/p>
秧苗供不應求,育秧的農民心中樂開了花。
54歲的包乃勇是羅山縣周黨鎮桂店村人,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,也是信陽*早種植再生稻的人,從*初試驗種植七八畝到去年種植3000多畝。同時,他也從中發現了新商機:再生稻育苗。去年他育苗13萬盤,掙了不少錢。今年他已經育苗20萬盤,可供種植1.5萬畝再生稻。他說:“天天打電話要秧苗的人很多,今年準備再育苗20萬盤?!?/p>
再生稻育苗用的是哪兒的種子?劉祥臣介紹,用的都是經過多年篩選、品質優良的國內品種,所以不存在種子“卡脖子”的問題。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和培育,信陽市再生稻種植已經形成成熟的模式,具備了大規模推廣的條件。一是選育出了適合信陽區域種植的再生稻品種。省市兩級農科院在信陽稻區試種了100多個品種,*終選出4個優質品種推薦給種植戶。二是形成了“早播種、早插秧、早收割”的成熟種植模式。河南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團隊*試驗2月、3月、4月、5月等不同的播種時間,*后摸索出3月初播種、4月插秧、8月上旬收割頭茬的種植管理模式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河南省也培育出了自己的再生稻品種。省農科院的鄭稻18號、新鄉農科院的新稻567,以及信陽農科院培育的多個新品種,在豫南稻區都有試驗種植。
“信陽是河南省水稻種植的主產區,占全省面積的75%以上,再生稻將引領水稻種植產生一場革命性變革,并逐步在豫南成為水稻種植的主角?!焙幽鲜∷井a業技術體系首席*、省農科院糧作所尹海慶研究員說,農民需要高產提高糧食種植效益,國家需要高產確保糧食安全,但過去豫南種植兩季水稻時間周期不夠、種植一季普通水稻效益不高,如今種植再生稻破解了這一難題。
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告知本網處理。電話:010-62110034
本文轉載自中國農業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