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,被稱為城市“菜籃子”的哈爾濱市呼蘭區,蔬菜大棚一直向市民供應著各類蔬菜。
近日,記者來到呼蘭區蘭河街道富強村,這是一個有著150年種菜歷史的村子。記者看到村莊周邊都是白色塑料大棚,頗具規模,大棚里的蔬菜綠意盎然。
記者走進趙曉軍家的蔬菜大棚,看到他正在整理豆角秧子?!按笈锒菇?月2日栽苗,大約6月10日就可上市。我這大棚一年蔬菜套作4茬,從2月份開始,菠菜、香菜、芹菜、西紅柿、豆角等大菜小菜套著種。這是第二茬,秧長得很好?!壁w曉軍高興地說。
說起種菜收入,趙曉軍告訴記者,自己把村里親戚家的土地租下來,不斷擴大規模,現在已經有10個大棚。自己種自己賣,蔬菜下來就拉到批發市場賣掉。每年不種菜的三四個月里,要給土地上農家肥,肥料都是從附近養雞場養豬場買來的。從買塑料布、買肥、買秧苗、雇人栽苗收菜等,各種費用算下來,一個大棚就要1.5萬元,一個大棚四茬菜能收入3萬多元。這一年下來,能純剩十五六萬元。
據富強村支書秦殿文介紹,全村只有耕地4300畝,基本都種棚室蔬菜了。村里有1500多棟大棚,面積大的有兩三畝地,小的有一畝多。全村3000多人口有一半在家種菜,一半在外打工?,F在,村里蔬菜種植已形成專業分工,有專門育苗的,有專門供應農家糞肥的,有專門種菜的。圍繞著蔬菜種植,各種服務和資料配套俱全。
據了解,目前,呼蘭區棚室蔬菜種植面積6700畝,露地蔬菜種植面積4.23萬畝。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,也催生了一批從事特色種植的蔬菜、苗木、花卉等新型經營主體、家庭農場、種植大戶。
據呼蘭區農委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全區減少普通玉米種植面積,增加蔬菜、馬鈴薯等經濟作物面積,擴大經濟作物種植比例,重點打造苗木花卉、食用菌、鮮食玉米、露地菜、中草藥、紅辣椒、小雜糧等為主導的特色種植基地。全區今年計劃種植經濟作物22.9萬畝,占全區種植面積的比例超過1/10。
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告知本網處理。電話:010-62110034
本文轉載自中國農業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